9月23日,市委八屆七次全會召開,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對陽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系統部署。陽東區委書記李坤表示,要立足海洋資源、綠色能源、鄉村休閑產業、特色農產品等資源稟賦,以“陽東所能”對接“灣區所需”,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的產業鏈對接布局,以改革激發“融灣入圈”先行區建設強勁動力。
陽東是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和海南自貿港國家三大戰略的幾何中心,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綠能產業基礎扎實,海域發展空間廣闊。
當前,陽東正全力打造綠色能源及其裝備制造、“一港六園一基地”海洋牧場、低空經濟等產業,推動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木器制造三大傳統優勢產業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型儲能、綠氫綠醇、商業航天、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做強做優做大“1+3+3+N”現代化產業體系。而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這令陽東上下為之振奮。
陽東區委書記 李坤:
陽東將聚焦陸上、海上、空中“三口田”以及綠色、藍色、金色三張產業牌,全力打造綠色能源及其裝備制造、“一港六園一基地”海洋牧場、低空經濟等產業。其中,我認為,陽江具有很好的發展低空經濟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比如陽東合山機場,既有機庫和跑道等全省數一數二的通用機場基礎設施,又有2500平方公里3700米以下的報告空域資源。接下來,我們將通過抓住飛行器制造這個產業核心,吸引前端的組裝、后端的運維甚至是前端零配件的制造和材料制造等產業落地。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全會強調,要圍繞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建立健全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強化“融灣入圈”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打好深化“五外聯動”改革組合拳。對此,李坤表示,陽東將深入實施平臺、產業、交通、機制、環境“五大融灣工程”,不斷提升“融灣”發展的深度和成效,爭做陽江“融灣入圈”先行區、示范地。
陽東區委書記 李坤:
立足海洋資源、綠色能源、鄉村休閑產業、特色農產品等資源稟賦,以“陽東所能”對接“灣區所需”,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的產業鏈對接布局。加快推進廣湛高鐵、沈海高速陽東支線工程、北津港等重大融灣交通項目,加快實現陸海空全面融通大灣區。以“營商環境年”建設為抓手,圍繞優化市場、政務、要素、法治、開放“五大環境”出臺具體措施,實現辦事標準和服務質效與大灣區城市全面接軌。
發展為人民,發展靠人民。陽東區始終堅持把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開路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抓好基礎類、服務類、保障類工程建設,奮力開創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陽東區委書記 李坤:
我區將集中資源推動典型鎮、典型村建設,積極推廣“土地信用中心”等創新發展模式,大力打造“美麗庭院經濟+”等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富民興村產業,切實用好改革的“關鍵一招”,為推動“百千萬工程”提速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