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陽東區在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中亮點紛呈,通過將健康理念與地方特色深度融合,形成“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其中,借力“粵菜師傅”培訓工程,把健康元素融入飲食文化,成為守護群眾“舌尖健康”的創新實踐。
在陽江十八子飯店的后廚,廚師長譚天豪正專注地顛勺翻炒,鍋中菜肴香氣四溢卻不見過多油光。現場,譚天豪演示了一道干炒河粉的做法:先將河粉過一遍油打底,隨后迅速加入少量清水調節濕度,全程僅用半勺鹽和少許生抽調味,炒出的河粉根根分明、香氣撲鼻,卻絲毫沒有油膩感。這位有著12年烹飪經驗的老師傅,自去年12月參加了由陽東區人社局牽頭舉辦的“粵菜師傅”培訓班后,烹飪理念有了新的升級。
“在培訓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很多關于健康飲食的知識,包括營養搭配,食材選擇,烹飪方式等等。比如采用一些低溫低油低鹽的烹飪方式,來減少油脂和鹽分的攝入。傳統粵菜,會比較注重口味和造型,有時候呢,會使用較多的油鹽來調味。而健康飲食,更注重營養和健康。所以我會盡量減少油鹽的使用,采用更健康的烹飪方式。”陽江十八子飯店廚師長譚天豪說。
“我們主要是從技師學院進行一個‘名廚進校園’活動,還有校企合作。我們不單只是教他們怎么做菜,還要讓他們懂得如何在營養搭配、食材搭配,預防慢性病的產生。現在都提倡三減,減糖,減油,減鹽。那怎么樣去減呢?比如說放點陳皮,那我們就可以代替少放點鹽了。”據陽東區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利留運介紹,現在做菜,“三減三健”是他們的必修課。日常烹飪中,團隊會通過精準控鹽、改用健康油脂、減少添加糖等方式改良菜品,同時在食材搭配上注重營養均衡,幫助食客養成健康口腔、維持健康體重、強健骨骼的習慣。
據了解,自2018年推進“粵菜師傅”培訓工程以來,陽東區共培訓“粵菜師傅”學員1800多人次,健康烹飪的理念已根植學員心中,為日后健康菜品的制作打下堅實基礎。為順應健康中國發展潮流,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在“粵菜師傅”培訓工程中緊扣健康飲食主題,將“三減三健”等健康理念融入技能培訓、學員技能大賽及菜品研究全過程。通過理論講解與實踐操作結合,廣泛普及健康知識,引導學員和從業者轉變觀念,進而帶動整個餐飲行業營造健康飲食環境,促進群眾養成合理膳食的生活方式,真正實現“吃出健康”的目標。
如今,陽東區正以慢性病綜合防控為契機,讓健康理念滲透到飲食、生活的方方面面,為群眾的健康福祉持續“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