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對象,今年以來,北慣鎮東鶯村立足“村中城”區位特點,以典型村培育建設為抓手,探索出“網格兜底+閉環整改+多元共治+積分引導”的“四維聯動”人居環境治理模式,推動村容村貌蝶變升級,為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網格兜底,織密責任“一張網”
東鶯村將“鎮領導班子掛村、工作隊和村干部包片”的網格責任體系貫穿整治全過程,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網絡。以“清拆、清表、砌墻、三線、綠美、補短”為抓手,全員上陣推進“三大革命”和“六亂”整治。通過網格細化分工,截至今年7月,全村清運垃圾約25噸,清拆危破房79座,整治“六亂”3200余處,完成綠化3600平方米。
閉環整改,破解治理“老大難”
針對市、區督導組反饋的8宗69處環境問題,東鶯村不回避、快行動,建立“清單認領—限時整改—回頭復查—長效鞏固”的閉環機制。從問題排查到整改驗收,實行全程跟蹤督辦,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目前所有問題點位已100%整改到位。“靶向治療”的整改模式,不僅解決了亂拉掛、亂堆放等頑疾,更推動整治標準從“過得去”向“過得硬”提升。
多元共治,凝聚攻堅“向心力”
東鶯村深知,人居環境整治不是“干部干、群眾看”,要凝聚整治合力,解鎖多元共治“關鍵密碼”。借力“掛鎮包村”機制,區領導多次率共建單位送來施工力量,助力新安、赤譚兩個自然村環境提升;聯動鄉村能人代表、企業開展5次植樹造林,打造“清風園”“環塘綠林”等景觀;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和市場管理方,規范東鶯農民新村周邊攤檔秩序,讓東鶯“村中城”風貌煥然一新。
積分引導,激活自治“內生力”
從“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關鍵在激活村民參與積極性。東鶯村將門前三包、綠化美化、村內保潔、基礎設施管護等納入積分管理。細化積分管理辦法,量化積分指標,探索“積分+”模式,村民參與整治可累計積分兌換洗衣液、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激發了自家環境自家管的自覺。截至目前,村民主動清理門前屋后亂堆放1078處,自治活力成為環境長效保持的“源頭活水”。
如今的東鶯村,危破房變身小綠地,亂堆點成為整潔角,“村中城”既有城市煙火氣,更有鄉村好風光。該村的“四維聯動”治理模式,以責任為基、以問題為靶、以合力為要、以自治為本,為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了有益借鑒,彰顯了“百千萬工程”的基層智慧與實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