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重點領域 > 科技管理
【科技工作者風采】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探索種植技術四十載,用實干托起村民 “致富夢”
文章來源: 陽東發布    發布時間: 2025-05-28 10:34    瀏覽次數: -

  在陽東區大溝鎮新梨村的田間地頭,總能看到一個步履穩健的身影。他戴著草帽,手里拿著記錄本,仔細觀察著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這個人就是茹嘉勵,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用四十多年的時間,在家鄉的土地上書寫了一段從商海精英到鄉村振興領路人的傳奇故事。

  01

  商海歸來,反哺故土啟新程

  

  1946年5月10日,茹嘉勵出生在大溝鎮新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65年高中畢業后,他回到家鄉擔任生產隊科研小組長,將書本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把隊里生產工作做得有聲有色。1977年,憑借出色表現,他被陽江土產公司聘為農藝師,開啟了與農業技術打交道的生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1987年,茹嘉勵懷揣創業夢開辦了陽東順風工藝廠,主要生產編織袋等產品。由于缺乏經驗,工廠前兩年幾乎在虧損中度過。他一方面提高產品提成份額調動工人積極性,另一方面到各地工藝廠考察學習技術、推廣產品,堅持以質量和信譽取勝。在他的努力下,工廠產品遠銷中東、歐洲、日本等地,年產值最高達1000萬元,他也被省工商聯評為“先進會員”。

  1995年,正當工藝廠發展紅火之際,茹嘉勵響應政府號召,說服反對的家人,把工廠搬回大溝鎮。“大溝鎮是我的家鄉,回鄉辦廠是我多年心愿。” 工廠遷回后,他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為當地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為家鄉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2

  產業興村,科技賦能謀發展

  

  上世紀九十年代,農村改革重點轉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茹嘉勵憑借對市場的敏銳感知,在新梨村承包了幾十畝山地,主要種植雙肩玉荷包荔枝。他借鑒外地果農的成功經驗,摸索出一套適合當地的種植技術,種出的荔枝果大質優、味道清甜,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2001年,茹嘉勵創辦大溝鎮水果技術流通協會,連續多年帶領協會將荔枝成功出口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區的超市也售賣著來自陽東的荔枝。2002年,應村民強烈要求,他被選任為新梨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上任后,他在村里傳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對村里的山、水、田、林、路進行綜合整治。他先后籌集300萬元資金,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好了新梨小學、村委會辦公樓、一座大橋、兩個廣場、14公里村道和22公里長的排水渠等,解決了1000多畝農田的用水問題,使新梨村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為提高村民的致富能力,他創辦三寶家庭種養殖示范農場,從全國各地引進農作物新品種,設立示范點,采取“第一年試種,第二年發展,第三年提高”的方式,把實際效益展現在村民面前,引導他們自發跟進。他還與省農科院的專家教授聯系,引種華南農業大學優質甜玉米農甜、華美甜168號等高效益農業項目。2012年和2017年,他創辦的合作社成為廣東省優質甜玉米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先后獲得省級示范社、省農超對接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科技推廣示范單位等榮譽。在他的帶動下,2017年村民年收入由2002年的人均不足2000元增加到10000元,新梨村實現了破繭成蝶的蛻變。

  03

  品牌引領,錦栗薯里續新篇

  

  2006年,茹嘉勵到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參觀學習時,發現了一種叫做薯王的番薯,肉如蛋黃,食之若栗。他將其引入新梨村種植,改名錦栗薯,有意將其打造為新梨村的特色品牌。“這種番薯高產、優質,又經過市場驗證,銷路肯定不愁,對新梨村的村民來說,是一條新的致富路。”

  他開墾100畝地,動員村民和他一起試種錦栗薯,由村里的合作社統一收購。錦栗薯的生長期為90多天,試種后畝產量最高可達1000公斤,按照市場價每公斤6至8元,種植收入遠遠超過水稻。村民見到成效,紛紛加入種植隊伍。茹嘉勵對錦栗薯的品種不斷進行改良,編寫了《陽東錦栗薯高產栽培技術》,作為指導農戶種植的“標準教材”,使錦栗薯種植走上規范化發展道路。

  2008年,茹嘉勵成立陽江市陽東區順風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原有成員60人,現發展到228人。2014年,他從村支部書記的位置退下,在合作社“重新”上崗,建設了錦栗薯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按照歐美等地認可的標準種植錦栗薯。經過實踐,錦栗薯品質明顯提升,平均畝產提高了100公斤左右,遠銷湛江、惠州、韶關、茂名等地。合作社還與廣東粵森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精選優質錦栗薯包裝成禮盒,配送至珠三角等地區,將錦栗薯逐步推向高端市場。

  錦栗薯多次參加廣州、珠海和北京國際薯業博覽會,成為最暢銷的明星產品。2019年,茹嘉勵與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合作,創建優新農作物品種和技術陽東示范基地,進一步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2024年10月29日,已78歲高齡的茹嘉勵依然在發揮余熱。他的水稻試驗田開鐮收割,20畝試驗田里種有18個實驗品種,其中兩個品種的畝產達650公斤,比常規水稻品種增產200公斤左右。“這些水稻是由華農大為我們優選的全國優良品種,表現最好的就是‘增香優寧鄉絲苗’,還有一個就是‘深兩優 1978’,產量高,每畝比常規的品種高300至400斤。”茹嘉勵驕傲地說。

  04

  初心不改,富民興村顯擔當

  

  從科研小組長到農藝師,從工藝廠廠長到村黨支部書記,再到合作社帶頭人,茹嘉勵的身份在不斷轉變,但他帶領村民致富的初心從未改變。他把大半輩子貢獻給家鄉,踏著改革開放的重要節點,一心一意帶領村民走致富之路。

  協會先后獲評科技興農示范單位、農超對接先進單位、省級示范社等,茹嘉勵本人也先后獲評“中國好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廣東省優秀黨支部書記”“南粵新鄉賢”“廣東省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功勛人物”等榮譽。2024年,廣東省老科協陽東科技服務站的茹嘉勵被省老科協表彰為先進個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場偉大變革的親歷者、參與者和受益者,沒有改革開放,就不會有現在的我,也沒有新梨村這么大的變化。”茹嘉勵感慨地說。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茹嘉勵就像一面旗幟,引領著新梨村的村民們朝著更加美好的生活邁進。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展現了新時代農民的風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婷婷|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色欲天天婬色婬香视频综合网|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色婷婷综合和线在线| 色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成人网|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aⅴ视频| 久久综合色区|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 综合久久国产九一剧情麻豆 |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久久婷婷是五月综合色狠狠|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