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關鍵之年,錨定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之年,大溝鎮以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的堅定決心,找準工作小切口,創新“小載體、大活力,小平臺、大發展,小支點、大提升”“三小三大”工作法,以務實舉措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提升群眾等各方力量深度參與“百千萬工程”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推動“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征程上做出大溝貢獻。
以“爭典型,一起干”為小載體 激發黨群連心大活力
為破解“百千萬工程”中“干部干,群眾看”、“資金從哪來”等難題,大溝鎮創新把“爭典型,一起干”活動載體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要求緊密融合,以“一請二沉三轉”工作思路、扎實的工作作風激發黨群連心大活力。把群眾請進來,發揮黨員群眾“人熟、地熟、事熟”優勢,邀請130名網格員充當調查員,全面收集村民信息,建立“一表一庫一機制”,為做實群眾工作提供數據支撐。讓干部下沉,鎮領導班子帶領工作隊深入群眾一線研究問題和解決困難,通過走訪企業35家等,累計收集建議59個,拉近干群關系,優化營商環境,促成央企助力落地項目12個,社會資本投入966萬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之事。成果轉化,形成“書記命題-部門點題-村級選題”的閉環體系,吸引各方廣泛參與,激發更多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百千萬工程”,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目前已先后開展“人居環境提升百日攻堅行動”等5場活動。
以“土地產業發展服務”為小平臺 推動富民增收大發展
想群眾所想所盼,把“百千萬工程”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致富路,增強群眾獲得感,提升群眾參與度。創新搭建“土地產業發展服務平臺”,推行“1+1+N”的發展模式,有效激發農村“人、地、錢”三大活力,助推漁農產業轉型升級,拓寬村民和村集體經濟增收新路子,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目前,共有2180家農戶參與土地流轉,成功流轉土地5600畝,促成35個項目落地,為村集體年收入增加150多萬元,農戶年平均增收1200元。搭建“1”個服務平臺,結合農村“三資”管理,全面摸清登記村集體資源資產,培育了7家國家級、省級、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6家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示范社,先后獲得國字號“一村一品”示范鎮、“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稱號,省“百千萬工程”創新專業鎮,全區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獎。成立“1”套組織架構,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下設綜合信息組、宣傳推介組、合同保障組、落地協調組、綜合服務組五個工作小組,共同推進平臺工作向縱深發展。打造“N”種服務模式,以需求服務為落腳點,全方位提供土地流轉信息發布、合同簽訂、項目落地等一站式服務,助力項目的快速、順利落地與后期高效運營。
以目標任務為小支點 煥發城鄉發展大提升
以市委“提升落實年”為工作主線,聚焦“三年初見成效”目標重點任務,全力推動“百千萬工程”爭先進位,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增強“百千萬工程”認同感。抓產業,打基礎,聚焦綠色能源產業、現代漁農產業、濱海旅游產業三大支柱產業布局。推動總裝機容量635萬千瓦、總投資約800億元、達產產值約100億元的14個綠色能源項目落地,8個超十億、百億級別項目正在動工建設。以“新官理舊賬”的執政理念,勇于擔當,成功盤活產業園用地3000畝,引進兩個產業項目動工建設,推動首期600畝陽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布局大溝。抓環境,提品質,啟動人居環境提升百日攻堅行動,狠抓重點任務,推動城鄉環境品質提升。目前,已組建18支志愿行動隊,投入人員2500余人次,清理牛皮癬4200余處,整治亂堆放860余處,農房風貌提升513棟,面積75000平方米,鎮村面貌煥然一新。在全區率先開展西海岸濱海風光示范區大溝鎮段環境整治工作,出動人員力量550人次,拆除50多處亂搭建,拆除面積25000平方米,還林于民還灘于民,展示了大溝鎮在縱深推進“一區一帶”建設敢于擔當作為的精氣神。抓長效,增綠美,建立長效機制,全面發動群眾積極投身綠美生態建設,讓鄉村向綠向美。完成新種植苗木7118棵,投入資金350萬元,開展鄉村綠化主題黨日活動59次,發動黨員群眾3300人次,推動綠美大溝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