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層社會治理需求日益復雜化,傳統警務模式面臨“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的現實矛盾。為破解這一難題,廣東省陽江市公安局陽東分局東城派出所立足轄區實際,創新優化推行“網格化+群防群治”、線上線下雙宣防的社區警務新模式,通過科學劃分網格、整合多元力量、搭建線上平臺、優化服務流程,構建“警格引領網格、網格支撐警格”的共治格局,實現警務資源下沉、治理效能提升、群眾滿意度增強的目標。
派出所民警在繁華商圈夜市巡邏
科學劃分網格,構建“四級聯動”治理體系。東城派出所以轄區地理特征、人口密度為基礎,將轄區4個社區和3個村委會劃分為4個警務區,每個警務區以“公路主干道為軸、物業小區及集中居民區為單元”進一步細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覆蓋150—500戶居民,確保“邊界清晰、管理無盲區”。推行“1+1+N”網格架構,即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長,由社區民警擔任指導員,由物業人員、保安、派出所義警組成網格員隊伍,形成“警務區—網格—樓棟—住戶”四級聯動網絡,確保網格工作與警務目標同頻共振。網格按“分片包戶”原則,發揮物業“近鄰”優勢與保安“駐點”作用,網格長、社區民警和網格員各司其職,分別承擔日常巡查、隱患上報、應急響應等職責,及時發現并整改消防通道堵塞、燃氣泄漏等安全隱患點,實現“隱患發現在早、問題處置在小”。
派出所依托“群防群治”力量抓獲犯罪嫌疑人
搭建線上平臺,激活“指尖治理”效能。以網格為單位,每戶邀請1名家庭成員加入微信網格群,群成員實名制管理,覆蓋率達98%以上。微信群實行“雙線管理”:網格長負責信息發布、秩序維護;社區民警實時監督群內動態,對涉警情、謠言等敏感信息快速介入,確保“群內不藏隱患、溝通高效有序”。群眾可通過微信群@網格長或私信社區民警直接反映訴求,如矛盾糾紛、安全隱患、證件辦理咨詢等,網格員30分鐘內響應,非緊急問題24小時內辦結,緊急警情直通派出所指揮室,節省警情轉接時間超60%。定期開展“線上議事會”,針對高空拋物、停車糾紛等社區熱點問題,組織居民討論協商,推動“小事群內解決、難事聯動攻堅”,以“一鍵直達”式服務暢通警民互動。
社區民警到轄區走訪群眾
優化服務流程,提升警務實戰效率。東城派出所辦公室統一制作反詐防騙、禁毒教育等宣傳資料,再交給社區民警,通過網格長轉發至各戶,并?結合典型案例、方言短視頻等形式開展內容豐富的宣教活動,實現宣傳預警“精準投送”,確保群眾“看得懂、記得住”。為遏制和減少盜竊、糾紛類警情,東城派出所實時推送預警提示及防范建議,今年以來,轄區電詐、盜竊等警情同比下降,推動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雙提升”。建立“網格員首接—網格長調解—社區民警介入—派出所兜底”四級調處機制,實現矛盾化解“梯次過濾”?。網格員利用“人熟地熟”優勢先行調解;復雜矛盾由社區民警聯合村(居委會)、鎮政府綜治部門、司法所等力量協同化解,實現90%以上糾紛在網格內解決,有效避免矛盾升級。
社區民警開展線下宣傳
社區警務改革過程中,東城派出所共吸納了物業、保安等社會力量326人參與網格治理,開展聯合巡邏、應急演練48次,構建“警力有限、民力無窮”的群防群治生態圈,群眾參與度顯著提高,有效釋放警力資源。據統計,自實施社區警務改革以來至2025年3月底,東城派出所依托“線上+線下”聯防,成功阻止5起電信詐騙案件,為群眾挽回損失20余萬元;群眾累計提供各類違法犯罪線索23條,協助破獲案件11起;警務響應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群眾求助平均處理時長從2小時縮短至40分鐘,非警務類訴求分流率達75%。通過網格化社區警務模式,東城派出所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實現了警務工作從“單打獨斗”到“多元共治”、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的轉型升級。